当前位置:首页 > 塑米城观点 >化工、制造行业大面积停产,打垮实体经济元凶何在?

化工、制造行业大面积停产,打垮实体经济元凶何在?

发布时间:2018-06-14 14:37:50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最近,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一路高歌猛进,大有大河滔滔向前之势。发轫于上游煤碳、钢铁等行业的涨价潮汹涌而下,在运输成本上涨和环保督查的推波助澜下,对中间工业制成品环节形成致命冲击。


先看下面一组数据:


焦煤涨价200%;

玻璃涨价40%;

塑料涨价30%;

铝材涨价30%;

钢铁涨价30%;

不锈钢也爆涨40%;

运费涨价33.6%;




涨价至此,不得感叹一声:全是疯子!


这轮涨价潮为什么凶如洪水猛兽?除了中央环保政策的落实和巡查外,全球限塑令、中美贸易战、行业巨头上调价格等,都为涨价潮的形成推波助澜。


企业大面积停产,部分原料严重缺货,甚至有钱也买不到货,大部分企业被迫停止接单。


一、涉及多家化工企业,环保风暴猛烈



410f18ba3c8449c894627bb34c9c5aa8_th.jpg


1.山东青岛2000余家化工企业限产停产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峰会即将在青岛举办。作为化工大省,山东化工企业共计9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占37%,青岛市则有化工企业2000余家。此前,山东已经关停175家相关企业。未来,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企业关停或整改。


2.江苏掀起环保风暴


近日,江苏省省级环保督察开启,3个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相继完成进驻。公开显示,江苏2018年底将关停低端企业2000家,到2020年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达到50%以上。2018年江苏省公开的计划数据中,无锡关停达255家。今年四月下旬以来,江苏已有1199家违法企业遭到关停或整改。


3.广东2019年底将消灭“散乱污”企业


广东规定:各地级以上市要于2018年6月底前,全面梳理本行政区域内钢铁、化工、造纸等高污染企业,清查相关行业中能耗、环保等达不到标准以及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2018年完成城市交界处、工业集聚区、村级工业园“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2019年年底前完成“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并及时复查巩固整治成果。



4.环保污染积重难返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很多专家指出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不可持续,得不偿失,但为了发展经济迅速强大,政府对环境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曾经祸害过英伦和北美的雾霾再次笼罩了北方大地,并且迅速向周边扩散。


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环保污染问题要想在几年之内解决,无疑非常困难,但又必须尽快处理,所以环保风暴的猛烈到来在所难免。


自2016年起,我们已经感受过环境污染带来的清算式危机,2018年,情况恐怕更加糟糕。在不断停产限产和成倍增长的排污收费下,化工、塑料等行业所必需的原材料迎来暴涨。


如此大面积停产,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


在情况最为严重的造纸、包装及印刷行业,纸价一路疯涨,个别纸业十天内三次提价,但仍然出现了有钱买不到纸的情况,导致大量企业停止接单。


中国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处于沸腾状态,大量企业被卷入疯狂的涨价漩涡中,苦苦挣扎,命悬一线。


涨价潮是由一系列清算式危机、价格机制长期扭曲和突发性事件引发。由于矛盾叠加、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导致工业制成品价格短时间内陷入失控状态。


636265568139964059233.png



二、清算式危机的到来


1、天量印钞面临清算


这一次涨价潮称得上一次突发性的通货膨胀,原因自然是与过去8年超发的天量M2有关。2008年,中国M2是47.5万亿,2016年M2是149万亿。


过去几年,政府试图建立楼市和股市两个货币池子来锁住超发货币,但股市被一波人造牛市玩残,楼市泡沫的高压锅被政府强行盖住,导致流动性泛滥。


楼市的虚假繁荣一方面令创造财富的人数大减,另一方面大量真实财富被过度消耗,加剧了人民币泡沫化的到来。换句话说,未来通货膨胀的程度可能远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天量M2被清算的时刻即将来到,政府面临着要么刺穿楼市泡沫,要么承受剧烈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致命考验。


2、环保污染积重难返


中国经济开放三十年来,尽管有外国专家指出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不可持续,但在各种“阴谋论”的揣度下,政府对环境监管的底线一再失守,而无处不在的腐败纵容了企业大量偷排。雾霾再次笼罩北方大地,面积从去年的56万平方公里扩散到100万平方公里。


2018年再次赶上了这场环境污染带来的清算式危机。在不断的停产限产和成倍增长的排污收费下,工业领域所必需的原材料开始暴涨。


3、楼市泡沫进入清算期


2008年来的房地产大跃进,给中国的煤碳、钢铁、家具、灯饰、五金、包装、印刷等行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制造了空前危机。


如今随着中国房地产的严重过剩和年轻人口的锐减,这些行业面临着清算式危机。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产能淘汰将会非常残酷,反过来又将进步影响到居民消费,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


悲催的是,这些行业屯积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比如煤碳、钢铁等行业,动辄维系着数十万人的饭碗,在负债高企、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价来苟延残喘。


三、价格机制长期扭曲下的报复性反弹


2008年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民间投资和国家投资均呈现狂热状态。从2012年开始,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价格机制开始扭曲。


这期间中国经历了长达四年前之久的PPI持续下滑,而且还是在人工、物流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爬坡的情况下出现的。


四、偶发性事件导致涨价


另外,社保缴费增长、人民币汇率下跌、房地产调控等偶发性事件,都对涨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人民币汇率下跌,导致纸业巨头不敢从海外采购废纸和纸浆,结果纸价疯涨,甚至一纸难求。


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问题,当通胀传导到终端消费品领域,必将导致内需更加疲软,从而产生新一波产能过剩。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纵观中国经济形势,出口、内需、投资三架马车齐齐乏力,科技创新还远未形成产业动力,全民创业只是延后了危机。


但是,我们依然还有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为创造就业的企业减负,为身背“四座大山”的人民减负。


五、打垮中国实体经济元凶何在?


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基本靠逃税活着,宏观税负高达38%左右,远远超过很多新兴国家,甚至超过美英等发达国家。近40年来,中国80%的信贷资源流向了GDP贡献率不到40%的国有部门,GDP贡献率超过60%的非公企业,从主流信贷机构获得的资源不到20%,中国80%的中小微企业几乎靠民间借贷生存。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走到今天的十字路口,是一种必然的宿命和经济轮回。


以制造业为例,过去中国制造能够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中国选择了全球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也就是给世界打工的模式。更准确一点讲,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为世界工厂”。这种模式既造就中国的成功,但也将中国制造和实体经济推入困境。


中国实体经济走到今天,根本原因是让过去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经济模式已丧失了竞争力。在中国经济成为庞然大物之后,整个国家,而不是个别企业走进了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带。这个地带需要更多的创新,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和制度打造全新生态创造新的竞争力,否则不仅是企业,即使是中国,也将极易走入绝境之地。


现在是中国需要重构竞争力模式的关键时刻,重塑竞争力模式的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


抛开中国的制造业不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成功,不外乎“改革、开放、包容”,让想赚钱的去赚钱,承认企业家在社会中的地位。这六个字可以诠释中国的过去,同样也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没有一个国家的富裕积累不是因为制造业,包括现在的美国。


当中国人以为美国人放弃制造业时,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雄踞全球前列,其规模仍然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


走出困境,重回巅峰,中国以及身后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