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科炼化顺利投产 华南供需格局快速调整

中科炼化顺利投产 华南供需格局快速调整

发布时间:2020-08-28 10:39:45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8月24日晚19时28分,中科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喷油成功,打通公司炼油全流程关键节点,标志着国产化率最高的催化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的核心装置,上游装置的成功运行为下游顺利投产做好准备,持续跟踪装置投产进度,据了解中科(广东)炼化35万吨/年PP装置预计29日引炼油丙烯正式开车,20万吨/年装置计划24日进行实物料试车,下月35万吨装置待裂解丙烯合格后计划生产T30S,后转产V30G,预计排产量在23000吨,20万吨装置预计生产500N,计划排产9000吨左右。 

中科的投产将改变广东区域供需格局现状,随着中国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上马,催生出以主要消费市场为主要发展趋势的化工省份,广东省就是重要的石化代表省份,其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主要国家相邻,偏于产品的出口消化,同时也靠近主要的消费市场,偏于资源的快速消耗,为当地炼化企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广东省聚丙烯行业现状: 

15984216989486873_0.png

因市场需求巨大,且现有炼化企业加工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围绕沿海一带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部分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水陆空交通优势,既靠近市场消费区域又靠近港口,方便源头原材料进口,可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减少原料和成品外输运距,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因此项目建设从满足市场到优化资源布局方面优势明显。 

2016年,中国石化全面启动湛江东海岛茂湛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做强做精石化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广东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政策红利和市场带动。茂湛基地具备成为世界级炼化基地的条件,从产品结构和发展规划来看,能够代表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019年以来,华南地区新增产能170万吨,其中广东省投产两家炼化企业装置,中海壳牌二期40万吨,巨正源60万吨,福建省新增中景石化70万吨。 

广东省石化行业未来发展规模: 

1598582289482920.png

湛江地区除去中科选址在此外,巴斯夫跨国石化也将在此投资百亿美元建设工程塑料及热塑性聚氨酯发展基地,未来中海油惠州炼化三期、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广东揭阳石化都选择落户广东。石化产业是属于“大出大进”型重工业,产品及原料存在大规模的进出行为,这就造成地理位置成为评估石化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杆。广东地区在同类型炼化基地选择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未来广东省石化产业有望在全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竞跑中抢得先机。 

华南区域聚丙烯供应现状: 

15984217188027805_0.png

15984266926361470_0.png

华南地区自有国产量在358万吨/年,净进口量在184万吨左右,对比华南地区聚丙烯各省市产销量,广东省内集中了广州石化、巨正源等6家石化生产企业,PP国产量182.9万吨,占比高达50%,福建省包括中景石化、中化泉州、福建联合等,国产量在134.79万吨,占比在37.7%,广西省在20.14万吨。进口方面来看,广东省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凭借较大的消费量进口资源丰富,2019年广东省进口量174万吨,占到区域内88%,其次为福建省,占比在10.52%,广东省大哥地位无法撼动。 

华南区域塑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规划现状来看,华南大区将凭借产能规模优势,成为全国聚丙烯行业产能富集区域;同时,华南地区所规划的聚丙烯产能,多数为一体化装置配套或者新兴路线配套终端产能,在成本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华南塑料行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行业基础良好,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因此广东省塑料制品业得以逆势图强,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经济增速的核心“发动机”,塑料制品行业占据全省的87%。另外粤东方向的潮州、汕头、揭阳作为传统塑料制品的重点产地,与福建互成犄角之势,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个别产品的产量上有巨大的优势。在塑料产品结构中,塑料建材、塑料管材、塑料包装、日用塑料及其他塑料制品均居全国首位。 


关键词:聚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