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餐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用过即扔,方便又卫生。不过这个“卫生”仅仅是对个人而言,从生态环境来讲,塑料餐具是白色污染的一大来源。
根据Worldcentric.org估值,美国每年所使用的塑料餐具达400亿件。大部分塑料餐具在用过一次后就被丢弃,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或进入水道中。印度的数字更吓人,每年被填埋的塑料餐具高达1200亿件。
人们在抱怨塑料材料时,其实是在抱怨塑料垃圾。
由于担心使用塑料餐具会污染环境,印度发明家NarayanaPeesapaty在2010年发明了一种环保无毒的可食用餐具以替代一次性餐具或木餐具。这些餐具至少可以使用20分钟以上不会变形,人们不必担心它们遇热立即融化或沾水溶解。如不想吃掉餐具也没关系,把它丢掉后在土里几天后即会自行分解。
此外,科学家们也在思考如何解决白色污染,生物学家们把目光投向能力强大“分解者”:微生物们能像分解枯枝败叶一样消灭塑料吗?
最近,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学家小田耕平(KoheiOda)课题组发现了一种相当有潜质的微生物 。
研究者从一个塑料瓶回收点收集了250份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污染的样本,包括废水、土壤等等。然后,他们将这些样本与低密度PET薄膜混合在一起,试图筛选出能以PET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在反复、耐心的试验与等待之后,Ideonellasakaiensis诞生。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β-变形菌,具有降解PET薄膜的能力。
尽管此前已有研究发现了能依靠PET生长的真菌,但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能吃掉PET的细菌。有专家表示,该细菌或可用来“干掉”数量日益增多且破坏地球的塑料。
而来自奥地利的设计师卡塔尼那·昂格尔和茱莉亚·凯辛格以及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也在研究一种培育食用菌的系统。
把塑料放到激活室,用紫外线进行杀菌。然后放进鸡蛋一般的容器里,这些容器由琼脂(用于培养样本的凝胶状物体)制成,被称作FU,处在一个球形的生长室中。稀释后的菌丝会被放到FU容器里,然后它们开始慢慢消化塑料,继而长成毛茸茸的菌类一样的可食用的物质。目前该系统仍在研究阶段。
对于人类来说,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是有用的工业原料,即使处理起来,也比处理让人头疼的塑料垃圾简单得多。看起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塑料似乎有着美好的前景。
目前,科学家们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让这种细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生存,以及如何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等。
上一篇: 亚洲地区硬质塑料包装市场增长率超预期
下一篇: 专家齐聚共商碳纳米材料应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