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塑料圈 >塑料圈大爆料!中国五大塑料富豪都是谁?

塑料圈大爆料!中国五大塑料富豪都是谁?

发布时间:2018-08-20 10:06:07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塑料行业作为最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每年的GDP和外汇收入贡献很多。塑料圈内以塑料来发家致富的富豪们当然也不在少数。

从201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塑料圈的富豪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不包含塑料机械设备厂商)。


      纵观这些荣登富豪榜的塑料行业企业家,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经营方式:

1.横向纵向多元化扩张

2.专注于一个行业的品牌经营

      这些富豪们大都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每一个历程,历经磨练。


      这些人,在一个尚未完全开化时代,所把握的机遇和获得的成功,值得我们尊敬!下面,我们来说说他们“背后的故事”:


      周奕丰是2015年胡润中国排行榜的一匹黑马,在2014年,他仅排在第547名,身家也只有41亿元,但到了今年,排名不仅前进至188名,身家也增至140亿元。

      1969年,周奕丰出生于潮阳,其时“文革”刚开始两年。父亲是做化工的,在那个年代,也仅能养家糊口。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周奕丰对这个行业有了最初的兴趣。


      1991年,周奕丰成立了广州市成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精耕细作,加上不凡的商业洞察力,周奕丰领导下的这家企业也算风生水起。然而,化工行业受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非常明显,市场对很多化工衍生品的需求会骤减。


      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幅度逐季下降,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经济低迷导致生活消费普遍受到抑制,市场对塑料原料的需求量大幅减少。


      幸运的是,这次跌宕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从2002年2月开始,美国经济又有复苏的迹象。随之,国内外塑料原料需求走强、价格回升。由于储备和产能不足,国内市场一时有市无价。周奕丰终于度过了难关,他领导的企业经历产业洗牌,转型升级,更名为广东鸿达兴业集团,并于2012年发展为全国性的鸿达兴业集团。


     除了令外人惊叹的运气,周奕丰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走势做过系统分析,很大程度上,这些分析才是他做出判断的依据。对一个行业越专注,行业直觉就越敏锐。谈及营商之道,周奕丰表示,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道理也许简单,但能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尤其遇到困顿或面临诱惑。不少转战房地产市场或投资金融产品,但在鸿达,化工产业一直是核心。


      2004年,周奕丰再次遇到了人生中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收购内蒙古乌海市化工厂。2004年1l月,鸿达兴业将该厂收购重组,之后更名为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鸿达兴业入驻后,迅速在管理架构、产品线、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扩建的“30万吨/年PVC、30万吨/年烧碱”项目于2009年底顺利投产。如今,原本濒死的老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产品线更丰富、产能更大,资产规模是原来的100倍……

两人从1996年开始创业,经过14年的扩张发展,终于在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


      1996年,黄联禧、左笑萍夫妇开始从事塑料管道生产业务,而当时的业务也仅限于广东顺德的首间生产基地。同年,黄左夫妇全资拥有的公司顺德联塑事业正式成立,并开始销售塑料管道产品。夫妇二人通过实地考察、个别磋商及与分销商、供应商、客户建立联系等方式逐步为业务建立销售网络、供应商及客户网。

      在公司发展的前5年内,业务还主要集中在广东省。2001年之后,便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扩张。2001年至2009年间,业务已经涉及8个省份,新增10间塑料管道及管件生产基地。2004年开始,公司的塑料管道及管件开始销往境外客户,如非洲、南北美洲及东南亚若干国家。虽然海外销售收入的占比并不算高,但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走出国门已颇具里程碑意义。


      2009年11月5日,黄联禧出任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战略策划及业务管理。左笑萍也于2010年2月27日获委任为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要负责集团的采购监控及物流管理。


      2010年6月23日,国内最大塑料管及管件生产商中国联塑(02128.HK)登陆香港联交所,开盘2.57港元,较招股价2.6港元跌1.15%,收报2.6港元。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再次创造财富神话,当年,其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黄联禧身家跃至约58亿元。


      在随后的4年里,中国联塑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股价曾最高冲至7.68港元,黄联禧身价随之暴涨。


      1944年出生的夏鼎湖现为安徽省宁国中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1980年开始任宁国密封件厂厂长之前,还先后做过教师、技术员。


      在其带领之下的中鼎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30亿元,员工1万余人,涉及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液压气动密封件、机械电子、精密模具、汽车工具、低速汽车等产品领域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2006年,中鼎股份(集团)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安徽飞彩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的基础上,经资产置换,重组设立了一家核心上市企业: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旗下现有(境内)各类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20余家,并在海外共设有4家境外企业,初步形成了跨国经营模型。


      金发科技倾注了袁志敏大量的心血,这位1961年出生的“中国第一位阻燃材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和同学一起,借了2万元创业,并成功将金发科技上市,还收购了四川绵阳长鑫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1993年,袁志敏刚开始创业时,以改性塑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并不像今天这样如此被推崇。


      袁志敏的勤奋踏实是不争的事实,他赋予公司理想,艰辛地实现,但并不张扬。2014年金发科技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的改性塑料公司。袁志敏说,“做改性塑料这个行业,后面20家加起来都没有我一家多。”


      2007年以前,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所用的塑料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金发科技自主研发的300余种汽车工程塑料,已经供应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国内外近20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打破了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塑料厂商。

      2008年是公司成立15年来经营业绩首次下滑的一年,袁志敏一度深感困惑,常常反思。“作为一个老板,你想做什么,我觉得自己要把方向想清楚了,不能什么都想做,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袁志敏告诉说。


      2009年,剥掉房地产之后,袁志敏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新材料主业上。


      袁志敏说,做新材料不像其他的很多产业,一下子能发大财,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太大的财力和物力,也没有很多人力,在制定自己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这是在做什么,做到术业有专攻,做好了一件,再做第二件、第三件,慢慢成长。


      1982年,一直关注祖国南部日新月异变化的张建均再也坐不住,他向单位请假去了深圳。在返乡路上,张建均定下了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他东拼西凑了1万元钱,租了两间旧平房,买来5台旧注塑机,办起了加工日用塑料制品的小作坊,开始艰苦地创业。


      自1993年起,他的事业之帆开始了大航行,与港商合资建立了黄岩永高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并且生产出了如今声名远扬的“公元”牌管道产品。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升级。


      多年的办厂实践使张建均越来越感到要走“品牌”之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必不可少。于是,他的公司先后投入5亿多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经过20多年在塑料圈的奋斗,张建均及集团都已经获得很大的成长。于是他觉得,饮水一定要思“源”,要回报生他养他的“土地”。张建均还热心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近几年来,他在扶贫救灾、资助贫困学生求学、捐助社会慈善机构以及其他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中。乐善好施的张建均先后获得“台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台州市首届劳动模范”、“浙江省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全国化学建材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关键词:塑料圈,五大塑料富豪,塑料圈大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