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继续成长壮大,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体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然而,预计2015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5.5%、利润总额下降19.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5%、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21.5%……
掷地有声的数据,让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形势发布会开得并不轻松。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有哪些特点和问题?2016年会有什么样的新走势?行业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目前的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781家,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全年经济数据为预测值,下同);主营业务收入13.35万亿元,下降5.5%;利润总额6440亿元,降幅19.5%,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2.1%和10.4%;上缴税金1.03万亿元,增长5.0%,占全国规模工业税金总额的2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万亿元,下降0.5%,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0.1%;资产总计11.95万亿元,增幅4.0%,占全国规模工业总资产的12.1%;进出口贸易总额5270亿美元,下降21.5%,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5%,其中出口1816亿美元,降幅7.7%,约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8.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景气指数显示,2015年11月,中国化学工业景气指数为85.93,较上月下降0.6点;油气行业景气指数为73.68,较上月下降0.91点。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认为,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仍不很稳定,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能过剩。目前,炼油业和化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化工行业结构性过剩更为突出。近年来,去产能化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氯碱、化肥、轮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行业过剩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价格一跌再跌,一些大宗化工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市场监测显示,2015年,PVC通用树脂市场年均价格跌幅逾10%;尿素价格在连续两年大跌后,受成本支撑,均价仅比上年略有上升;烧碱价格降幅8%;电石价格降幅12%;甲醇价格降幅更是达到20%。相关数据和调查显示,氮肥、氯碱等出现行业性亏损;无机盐、甲醇、轮胎制造等行业利润连续两年或三年下降。在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经营普遍困难。产能过剩问题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矛盾,也是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现实压力。
二是成本高位运行。2015年以来,石化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用电成本等呈上升趋势,虽然原材料等成本下降,但不足以阻挡总成本上升。在效益下滑较大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备感压力。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行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为84.26元,自8月份以来,累计主营收入成本一直在84.30元上下波动,处于历史同期最高位。其中,化学工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达87.29元,高出全国规模工业平均100元主营收入成本1.32元;油气开采业单位成本增速最快,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达到73.52元,同比大幅增加18.73元。2015年1~11月,全行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2%,其中油气开采和化学工业增幅分别为11.7%和6.8%;而同期全国规模工业财务费用增幅仅为0.9%。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三是税负加重。2015年,全行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5.0%,占全国规模工业税金总额的21.1%,与全行业收入下降约5.5%、利润降幅20%左右形成明显反差。其中,炼油业税费总额同比增长达到42.7%,占全国规模工业税负总额的12.4%,是同期炼油业利润总额的9.3倍。化工行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约6%,收入增长却不足3%;而同期全国规模工业税金总额增长不到4.0%。炼油和化工行业高速增长的税负,使行业的再生产能力和竞争力都受到很大影响。
四是投资疲软。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回落,出现历史上的首次下降(约下降0.5%)。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乏力,增速不足1%;炼油业投资降幅近20%;化学工业投资不断放缓,投资持续疲软,将对未来行业经济回升、结构调整产生严重影响。
整体虽暗淡,亮点却不少
虽然石化行业2015年日子非常不好过,但在这一年中,整个行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方面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更加深入的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增幅9.5%,炼油业增长8.9%,油气开采业增长1.3%。特别是化学工业中,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引领增长。全年,合成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增幅达11.5%,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1.2%,涂(颜)料制造业增长9.5%,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从主要化学品产量增长看,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保持较快增长,基础化学原料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无机化学原料产量增幅只有约2.3%,但精细化学品增速达到7.5%,合成材料增幅近9.0%。
从化工各行业重点企业看,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已成行业和企业的共识。多数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提质增效、新产品研发、展开差异化竞争的中长期规划。特别是不少中西部企业,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和研究市场变化,在创新供给、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例如,新疆天业集团研发投入占到收入的3%左右,在当前行业之中属较高的,其研究开发的主要新产品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大口径PVC管材、PVC单壁波纹管、PVC-M管、地表水高抗堵滴灌带等。此外,中策橡胶、赛轮金宇等企业也都把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再如四川金象集团,在提升传统化工、化肥业务的同时,努力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如蜜胺阻燃系列纤维及织物、蜜胺阻燃隔热板、蜜胺阻燃软泡等)、催化剂、生物质能、清洁能源(如稳定轻烃系列产品、车用清洁燃料系列产品)等新业务,不断优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丰富产品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华昌化工、骏化集团、华鲁恒升、红太阳等企业都不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企业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
上一篇: 塑料期货大涨 现货疲态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