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技术壁垒
聚丙烯隶属于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在绝大多数低端通用方面应用良好,但在高端高透明方面技术壁垒较高,国内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产量较为有限,因此我国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高透明聚丙烯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可生产的高透明医用聚丙烯产品主要应用在一次性输液袋、注射器、一次性针管等,而国外已经实现了实验室器具、高端医疗器材、包装材料等领域,并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能源结构形势“富煤贫油少气”,原油对外依存度较高成为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贯彻“原料多元化”的能源发展方针,各方正积极探索原油(石脑油)路径以外的烯烃生产路径,重点包括煤制烯烃(CTO)和甲醇制烯烃(MTO)。新兴工艺煤经甲醇制烯烃,包括外采甲醇制烯烃技术路线较为成熟,但由于设备复杂、系统工程经验要求较高等限制因素,仍面临较高的技术门槛。
(2)产品结构壁垒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对于聚丙烯下游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环保政策,一次性降解餐盒的开发更具潜力,同时包括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塑代钢、塑料3D一次打印成型,这也是未来聚丙烯下游重点发展的方向,也是结构调整、结构格局发生变化的因素。
2014年后随着国内聚丙烯产能的不断增加,自给率逐渐提升,但同时带来的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低端通用料竞争加剧,在未来应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档牌号及专用料的生产,加快高结晶高刚性产品、高速拉伸BOPP膜、热封膜、高透明包装及高端纤维、薄壁注塑等高端料开发和生产,从而逐渐替代进口料,并实现由成本竞争向附加值竞争的转变,规避行业目前已初步显现的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同时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出口,以化解国内低端产品过剩的供需矛盾。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可以预计,未来行业将加速进行‘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推进降本增效,坚持绿色发展,以及产品的精细化、差异化,也是行业必行之路。
(3)资金壁垒
中国处于新一轮石化产能投放期内,诸多民营巨型石化企业布局沿海,形成多个整体规模大,配套产业齐全,龙头导向明显的产业基地。民企在进入石化行业之时,对于资金、原料、市场容量、环境容量、技术水平等因素需慎重考量。新装置新产业自有资金占比,需达到30%左右方可推动项目建设,而70%资金需银行支持或其他渠道获取。非正常渠道融资贷款成本,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相比明显偏高,对于民营企业建设大型产业园区存在掣肘。甲醇制烯烃项目主要产品是低碳乙烯、丙烯,均为气体产品,不易运输,外销不便,需配套建设下游聚烯烃装置,从而使项目总投资额变高。项目投资高增加项目融资难度同时也限制甲醇制烯烃技术应用及推广。
(4)销售渠道壁垒
随着聚丙烯行业原料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及国内产能的迅速扩张,部分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问题逐渐凸显,销售渠道差异化发展也迫在眉睫。随着下游制品行业的发展强大,聚丙烯原料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行业内贸易商群体庞大,炼化企业间产品质量大同小异,再加上原料多元化道路的进行,致使终端议价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国内聚丙烯产品主要存在三种销售模式:买断统销制、网上竞拍制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制度,在网上平台尚未兴起之前,石化企业维持垂直化营销模式,自网上平台兴起之后,逐渐转变为扁平化销售模式,买多少、买不买由自己说了算。扁平化尽量减少了流通环节,也避免了等级式的“层次重叠、冗员多、运转效率低下”等的弊端,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率,提高了上游决策效率,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于厂家了解市场的真实信息。只有渠道扁平化,才能利于开展终端促销活动,消化库存,从而强有力的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当前中石化和中石油仍占据70%以上的国内产能,因此聚烯烃产品销售仍以他们的买断型统销方式为主。买断指的是销售公司买断生产企业的产品对外销售,并承担市场波动风险。统销指的是下属各大生产企业按照销售大区对市场的需求计划,统一安排产品生产,并对所生产的产品按计划配置给下属单位,销售单位在各自区域内实行销售,也可互相调拨。其中中石化下设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四大销售区域;中石油下设华北、华东、西南、华南、西北、东北等六大销售区域。
石化炼化企业可以通过观念的转变,借助成熟发展的网络技术,实时进行销售模式的创新,可以在扩大客户的基础上,提高直销率。依托自身优势,稳固并且继续提升自身对于市场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定价话语权。进入2019年石化竞拍模式得以实现,但目前仍以小单少量为基础,后期将逐渐实现全部产品上线,要想实现全部资源网上竞拍仍需设计诸多限制因素加以规范,1、竞拍资源比例谨慎权衡2、设定最高拍得数量3、建立贸易商和工厂双方通道,保证直销率。
(5)安全和环保壁垒
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环保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GDP增长进入中高速发展通道,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减缓,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总量和结构都在向有利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聚丙烯行业面对环保问题同样面临较大的挑战,环保风不仅使得部分中小型企业减产关停,更使得煤制石化企业多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与传统的裂解工艺相比,煤制生产路线耗水量大、碳有效转化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高、废水处理等成为了煤制烯烃在环保方面饱受诟病的软肋。在目前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尚未完全优化、成熟的情况下,大型煤制烯烃密集建设对区域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
我国西部地区富煤煤制烯烃发展多集中于此,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与地区生产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煤化工固废、废气、废水排放较多,如若不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与我国大力提倡的环境保护理念不符。所以,在煤化工生产的同时,应当科学合理的应用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上一篇: 丙烯跌幅扩大拖累 粉粒市场双双下滑
下一篇: 聚丙烯市场即将再添新丁 扩能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