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物流运输对聚乙烯的“托举”

中国物流运输对聚乙烯的“托举”

发布时间:2025-05-19 11:32:31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聚乙烯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随着产能基数不断扩大,其流通网络对物流运输体系依赖性越来越强。截至2025年5月,中国聚乙烯产能达到3829万吨,年内将突破4000万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国和消费国,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对聚乙烯行业的支撑尤为显著。以下从聚乙烯供应、需求、货运方式等几方面分析物流运输对聚乙烯的“托举”。

一、中国聚乙烯再次进入快速扩能期 依托便捷运输体系调整区域调拨量

近五年聚乙烯供应缺口呈现缩小趋势,自给率程度提高。从2020-2024年聚乙烯供需平衡情况来看,近几年中国产能集中投放,未来中国供应缺口势必会逐步缩小,且五年间消费增速基本落后于供应增速,聚乙烯平衡差呈现逐步缩小趋势。

rBKW32gnEOKASpCvAADGMLJ9D2A573 (1).png

2020年-2024年聚乙烯行业产能产量稳步增长,产能同比增长10.2%。聚乙烯是一个进口依存度比较高的品种,2020年以前进口依存度始终在45%以上,随着中国产能的扩张,进口依存度降至35%以下。顺应中国炼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各生产企业二期、三期也较多,华北供应缺口陆续填充后,调入华北地区的市场份额会有一定缩减,而西北地区的自给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2025年聚乙烯日产量同比去年增加1万吨左右,因此可以在今年看到市场竞价行为更明显,可售资源充裕,主流消费地区的套利空间缩窄。为寻求更多利润,企业实时监测区域价差,依托便捷的海陆运输,适当调整区域间调拨计划量。

生产地与消费地的地理位置差异,使得物流运输成为连接供需的关键纽带。

二、汽运、火运以及海陆联运等物流运输网络连接七大地区

聚乙烯包装方式标准是25KG吨包袋。有三种运输方式,汽运、火运、海运。以运距、地理位置不同以及运费差价空间,选择不同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汽运、火运、海运分别是指在公路、铁路、海上运输货物的方式。货运量来看,汽运为限载32-33吨卡车,铁路运输为快运敞篷列车(有铁盖),每车可存放57-69吨左右(标准为60吨),时速在100-160公里/小时。海运集装箱货柜为主,使用20、40英尺货柜,考虑装卸便捷性,多选择20英尺柜,存放12-18吨货物。以华东、华南地区举例说明。华东地区资源充足,水路交通便利,企业汽运、海运辐射华东、华南,存在水陆联运情况,以及汽运直发内陆部分西北、西南、华北城市,包括西安、洛阳、成都、重庆、泉州、广州、天津。华南地区资源调出有限,内陆汽运配送为主,部分产品考虑企业地理位置,港口对港口海运运输。

三、物流创新助力聚乙烯产业发展

1.物流枢纽建设:主要消费城市设立异地库

异地库是指生产厂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扩大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以及销售延伸等问题,在企业所在城市、重点需求城市设立的异地商品库。异地库需要具备货物出入库、存储功能,部分仓库具备铁路运输功能,异地库可以是自建或者租赁,但港口仓库不被作为异地库存在。

异地库考量因素有三点,一是用户分布不同,企业所在地以及沿海地区需求集中地均设立异地库;二是为挤占市场,会考虑设置异地库;三是销售的延伸。

2.电商发展: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上游至下游货物运输的快捷性。

四、中欧班列运力提升30% 下游需求上升可期

2023年中国向欧洲地区出口塑料制品额约220-250亿美元,占据塑料制品出口总额的17%左右。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白皮书》明确要求"2025年将中欧班列运力提升30%"。最新消息显示,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线路已增至72条,这意味着物流网络将进一步助推国内消费市场。

综上,除了内陆货运、一带一路下的中欧班列等,还有北极航道、中老铁路、缅甸皎漂港等国际物流网络,多种运输方式以及物流运输路线的改变将极大改善聚乙烯面临的供需问题。


关键词:聚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