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激荡十年,强投产周期下聚丙烯行业发展探究

激荡十年,强投产周期下聚丙烯行业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9-07-10 14:55:28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在过去十年,我们见证过聚丙烯快速崛起的辉煌,也见证过聚丙烯迅速见底的悲怆,我们陪同聚丙烯走过一个行业发展十年周期,在这期间市场需求被重新定义,市场规模得到极大放量,市场竞争格局加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下文我们回顾过去,从产能变化层面一起梳理过往十年聚丙烯产能量变带来的产品质变周期。 


一、激荡十年,中国的“规模”在变化

1.png

纵观十年聚丙烯行业发展,产能由2010年不足千万吨到2019年2500万吨之多,增长1500万吨,平均增长率在10.4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家针对性地出台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多项政策,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等结构性减税,允许企业将新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税款实施抵扣,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一系列措施实施,加速了国内PP项目投产,自2010年开始迎来全国高速发展的十年,尤其是煤制烯烃的投产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常规资源处于“多煤、少气、缺油”的局面,按照人均划分,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2009年年末,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的“国际警戒线”,石油缺口逐年增大对能源安全供应、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国内供需矛盾的逐渐突出,催生了煤制烯烃产业的快速兴起。从神华集团一枝独秀,到多家企业的陆续投产,2014年开始煤制烯烃团队异军突起,作为新生代,凭着成熟的技术和较强的成本优势,其初露头角便是掷地有声,同时销售模式的创新更是掀起行业千层浪,引起行业对于两桶油未来生存发展的探究。据金联创数据监测,仅2014年投产的煤化工产能就达到325万吨高位,占聚丙烯总产能的20%。

2.jpg

产能快速释放带来的低价产品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大批煤制聚丙烯项目的投产势必会对国内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煤制烯烃产品成为聚烯烃行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煤油之争悄然来临导致现货在2015年创下历年来新低。随后原油价格触底回升,煤制烯烃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投产热情出现降温,原本计划上马的装置纷纷出现延期,产能增速明显放缓。预期中建设的装置在2016年得以兑现,全年新投产产能在240万吨增速在14%,这其中包括不少以甲醇为原料的MTO/MTP和以丙烷为原料的PDH工艺制PP的装置,区域产能分布呈现偏向经济发展需求和煤炭资源地集中的特征。 


十三五期间,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淘汰落后产能,民营企业成为炼化一体化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与领跑者。中低油价给炼化企业带来丰富的原料,叠加技术、人才储备,民营企业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既节约运输成本,又使的装置利益最大化,同时将企业运营风险分摊至自上而下的多个产业层次。聚烯烃行业成为众多石化青睐的对象,受到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及强劲的下游需求推动,2019年迎来聚丙烯十年来第二次投产高峰期,上半年已投产的装置包括大连恒力、内蒙古久泰能源,下面仍有浙石化、东莞巨正源、中安联合、大连恒力二期、宁夏宝丰等数套装置投产,预计年内新产能将突破2600万吨高位,短期油企与煤企尚可分庭抗礼,但中长期看,煤企将在新的产业时代舞台之上,呈现峥嵘之势。 


二、产能周期变化带来的同步产量变化

3.jpg

对比产能投放速度,聚丙烯产量增速明显放缓,平均增长率在9%左右。产量增速低点出现在2015年及2017年,2015年产能增速在8%,但装置投产时间较晚,年内实际产出量有限,叠加2014年年底释放产能带来的产量增加,增速在9%。另一方面,2014-2015年经历聚丙烯行业大规模亏损时代,市场价格连续下滑并创下历史新低,致使国内生产企业纷纷限产报价,之后随着周期性调整,市场触底反弹,产量开始稳步提升。第二次增速低点出现在2017年,2017年新投产的产能是神华宁煤煤制油及青海盐湖、云天化石化三家,青海盐湖投产以来实际生产偏少,对当年产量产出贡献甚微,新产量释放对冲停车检修损失量,年内实际增产不足百万吨,增速在5-6%之间。十年内增速高峰有望出现在2019年,前文我们提到2019年迎来投产扩能集中年,密集投产带来产量快速释放,增速有望涨至15%。 


在不断增长的产量数据中我们仍不容忽视煤制烯烃产品所作出的贡献,投产前期我们针对产品质量展开调研发现,主要问题集中于质量不稳定,不同批次间偶尔差异较大,后期随着生产计划的逐步成熟与升级,经过调整原料配比,更换助剂、优化工艺等一系列措施之后,目前煤制聚丙烯产品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油制聚丙烯,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产量占比由原来的3.26%到增长至目前26%。 


三、产量增长带来的价格变化周期

4.jpg

对比十年市场价格对比,低点出现在2015年年底6000-6200元,最高点出现在2010年11月13000元。在这十年周期中,PP经历过毫无新意的开始,突如其来的欢喜,喜不自禁的涨势,转而急下的跌势,绵延不绝的下滑,欲哭无泪的新低,宁封不出的决绝! 


第一价格周期我们关注2010年至2014年一季度,为缓解后金融危机带来经济下行风险,国家适时推出了“4万亿”强刺激政策,给予实体企业较大提振,政策面重大利好刺激大宗商品市场上行,价格触及到十年来第一高位。 


自2014年二季度至2016年年底,“4万亿”强刺激计划影响逐步消退,随着行业周期的继续扩张,产能迅速扩充,聚丙烯行业供需矛盾愈发明显,同时原油价格经历拦腰斩带动PP崩盘式下滑,价格由11500元跌至6000-6200元,在这期间众多客户叫苦连天,等反弹成为他们坚持下去唯一信心。随着聚丙烯期货的上市,市场价格主导因素转移,原油不在是单一影响因素,金融市场的风险波动可通过商品联动传递至现货市场,期货的影响力在逐渐走强。 


2016年后,原油触底反弹带动大宗商品市场回暖,因价格连续下滑众多企业开启限产保价政策,市场供应压力减小,加之国家以塑代钢、汽车轻量化、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等多重政策刺激,下游需求强劲推动,同时限塑令出台,部分回料需求重新回归新料,聚丙烯再迎职业生涯中辉煌时刻,2018年3季度暴涨至11100元/吨高位。接着而来的是化工事故频发,最严环保法应声出台,环境保护被高层提升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督查视角从供应端向需求端转移,供需失衡再次出现,下游需求进入疲软期。中美贸易战夹杂其中,需求明显萎缩,自2018年四季度后国内市场价格重启下滑态势。 


从2019年上半年来看,聚丙烯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原油的关注力度减弱,期货的影响力继续走强,“两条腿”走路助力企业决策,期现联动密切,聚丙烯金融属性增强,商品属性不断减弱。 


四、价格变化周期中主导因素的转移 

5.png

对比聚丙烯市场价格影响因素来看,我们选取自期货上市以来5年历史数据发现,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0.94,WTI与现货相关性在0.7左右。原油为一切大宗商品市场的源头,对下游市场影响具有延迟性,2014年期间原油振幅扩大,油价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占据市场主流,外部因素影响偏弱,期货上市初期,市场对于期货工具的依赖性偏低,因此原油的涨跌直接作用于现货市场。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扩展,基于供需层面的研究已经较难把控市场,很多投资公司、现货子公司利用自身期现结合的优势涉足了现货贸易,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销售,倒逼现货贸易商涉足期货等金融业务。期货对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定价方面,在聚丙烯产品上最为明显,由原先的外盘定价或石化定价转变为期货定价。近几年市场主导因素在进行巧妙转移,积极性规律指引减弱,期货影响力逐渐走强。 


五、新产能投放石化企业生产目标转移

5.jpg

6.png

从扩能周期内石化企业排产种类来看,近几年拉丝产量逐渐走低,占比由43%降至33%,抗冲共聚类占比走高,由19%到23%。随着煤化工、PDH聚丙烯装置的崛起,新装置生产初期多以拉丝产品开始试车,同质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从近五年拉丝产量来看,产量持续居高不下,因新上装置产能普遍较大,规模优势突出,拉丝排产量较大,这导致区域内价格竞争不断加剧。目前产能基数较大,拉丝产量高于五年平均水平,但占比持续下滑。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转变原有生产格局,努力研发高效、高附加值产品。国内产量的日益增长,有效挤压部分进口料市场份额,进口产品优势不在,逐渐被国内新产品所替代。 


六、同质化产品竞争加剧,催生新产品发展 

随着产能扩增加剧,低端通用料竞争加剧,导致现货快速降价抢占市场份额,作为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石化企业努力改变原先产业格局,用自身的技术创新改变单个产品过剩的局面,持续扩充自身单项实力,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话语权的提升,行业龙头或将在诸多企业竞争与扩充过程中,逐渐显现。根据金联创跟踪市场分析,我们将近几年市场扩充的新产品类别进行简要汇总分析, 

5GNJOJ6LM3IPO@EJU1]}Z(P.png

整体来看,聚烯烃市场面临的纷争仍将延续,挑战大过机遇,供应充盈的局面难以改变,现货市场的资源或将稳步增加,市场份额争夺,将迅速展开并逐步加剧。聚丙烯能否借机洗牌,还需各大塑料业者立足于市场,求利于市场,控风险凌驾于保利润之上,避免过度同质化,挖掘潜在市场,探索替代产品。备注:表中牌号为日常积累,如有产品分类异议及牌号分类异议欢迎指正。


关键词:聚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