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聚丙烯供需难匹配 未来新兴领域需求备受青睐

聚丙烯供需难匹配 未来新兴领域需求备受青睐

发布时间:2024-05-21 16:12:47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导语:5月份,泉州国亨(45万吨/年)与安徽天大(15万吨/年)相继投产,截止目前,2024年中国聚丙烯新增产能达到125万吨/年。聚丙烯供应端持续放量,而需求端却表现不尽人意,聚丙烯下游需求领域众多,主要包含塑编、包装、汽车家电、医用领域,但随着全城矛盾的加剧,在拓展海外领域的同时,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与下游需求领域的拓展迫在眉睫。

一、聚丙烯新投产加速 供应压力增加

image.png

中国聚丙烯产能持续增长,尤其2024年开始,聚丙烯行业进入新一轮扩能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新增产能将在940.5万吨,目前已顺利投产的企业有福建中景30万吨/年(老线改造升级)、广东石化20万吨/年、惠州立拓15万吨/年、泉州国亨45万吨/年、安徽天大15万吨/年,截至目前,中国聚丙烯产能达到4101万吨/年。

2019-2023年,国内聚丙烯产能复合增长率在12.28%,受公共卫生事件及成产品利润影响,部分装置投产日期有所推迟,导致2024年开始,聚丙烯行业扩能明显,且高扩能现象将延续至2027年,2024-2027年中国聚丙烯累计新增产能达2718.5万吨。

二、聚丙烯传统需求饱和度较高 需求增速难敌供应增速

聚丙烯下游需求领域覆盖面广、需求基数高,一方面利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能力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我国普通加工与制品行业相对成熟,且传统型的粗狂行业占比较大,对聚丙烯原料的体量支撑明显,截止到2023年,中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在3474.05万吨,2019-2023年聚丙烯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6.29%,与供应端的12.28%相比,低5.99%,需求增速远不及供应增速,需求增速的放缓,使得聚丙烯供需矛盾加剧。

image.png

从近几年聚丙烯的消费结构可以发现,在下游领域中,以拉丝为原料的塑编行业位居第一,0223年占比在31.07%,以均聚注塑、共聚注塑为原料的玩具、汽车、家电行业占比位居第二,其次为均聚注塑为原料的日用品行业、以BOPP、CPP为原料膜类领域,以纤维料为主的无纺布领域等。

但基于上述多数领域目前已经逐渐驱于饱和,如塑编行业,2024年部分工厂甚至已经出现缩减规模的现象;膜类行业也在限产保价方面曾达成共识;随着疫情的放开,无纺布需求从急增转为骤减。上述领域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日用品及汽车家电领域来看,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及健康理念的深入,部分净化器、保健按摩到智能家居仍处于上升空间,而汽车方面,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均出现大幅增长,追求汽车轻量化及以塑代钢的普及理念的倡导下,汽车行业对中、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及改性聚丙烯消费起到积极拉动作用,而其它领域如薄壁注塑、管材、及涂覆等领域整体发展受房地产、经济周期衰退等影响,市场发展相对缓慢,难以从本质上消化聚丙烯供应端的增量。

三、新兴需求领域处于起步阶段 成聚丙烯未来增长重点

随着行业的发展与优化升级,部分传统领域需求趋于饱和,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聚丙烯供应端压力增加势必引起产业结构的重组升级,产品差异化的加剧与产品新牌号的研发与升级将成为行业必然趋势,其动力,一方面来自聚丙烯生产企业竞争压力的上升,另一方面,来自产品利润率偏低的现实,其次是来自下游需求的推动。

image.png

大气污染越来越被重视,在倡导节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再次走入大众禪,另外,随新科技进步及需求变化,人们对于需求也越来越多。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早在2014年就开始实施,但前期受车辆稳定性、充电桩及续航、价格等诸多因素影响,在2020年以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缓慢。俄乌战争将国际原油推向新高,其价格长期处于高位使得汽柴油成本飙升,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正在向规模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产销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达到958.7万辆、949.5万辆。 随着电池续航能力的不断完善及车辆体验感的不断升级、价格驱于合理空间,新能源汽车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除新能源汽车外,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下游需求,目前部分聚丙烯生产企业也在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如部分专用料、电容膜料、三元膜等。

部分高端聚丙烯及应用领域

image.png

综合来看,聚丙烯供应端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但下游需求受传统领域发展滞缓影响,需求增速难以与供应相匹配,在保证传统需求的前提下,市场正在积极拓展新兴领域需求,除目前较为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外,聚丙烯也将在其它领域如包装、电池、建筑等行业绽放光彩。


关键词:聚丙烯